close

 

activity_1483500923.jpg

久違了很多年,終於又踏進了劇場

 

其實看戲這件事情,啟蒙來自於爸媽的教育方針

小時候雖然沒有很富裕,爸媽始終咬著牙,我媽帶著我跟我弟,哪有戲就往哪去

後來看著看著就養了點興趣出來

比起當年的刻苦,想想現在的孩子很幸運,有紙風車的319計畫

即便再偏遠的地方,都能有機會的免費看上一場戲

用充滿童言童語的眼睛,看看戲、接觸美學與故事,啟發想像

也是這樣,大概也是我20幾還沒有失去想像力的原因之一吧(依然愛作夢 笑)

 

扯遠了,回到這齣戲

其實三年前首演時,就已經鎖定這部戲,又是綠光口碑非常好的人間條件系列

但無奈當時檔期沒有喬好,就這樣錯過了

當時,我爸媽是有去看的,聽聞爸媽看完首演後的感想

他們的註解是「我覺得不是在劇場看戲,而是在生活上的每一天在舞台上演著」

這也是我這次重新上演說什麼都要去看的理由

當時的文案寫的很轟動,22K、買不起房子、不孕、久病長輩等等關鍵字

一個會出現在我這個世代,代表我們這世代的關鍵字

當時念大肆的我,正要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,覺得吳導怎麼會忽然寫一齣戲給這個世代

畢竟以前有看過人間條件2、3、5,故事背景多集中在日本時代末期、戰後50-70年代

但看完後才發現,這不是寫給8年級的,而是給我們的父母那代5、6年級的信箋

那個三明治世代

什麼是三明治世代(sandwich generation):被夾在兩代中間,需要負擔照顧父母的職責. 同時也需要負擔照顧小孩職責的族群

 

來個官方的戲劇介紹

在一個薪水一直不漲,房價、物價一直飛漲的年輕世代。一群已經不再是社會新鮮人的六七年級生,不願被歸類為世故的大人,漸漸放棄追逐夢想,慢慢面對環境現實,妥協與掙扎每天上演。 

為了專心照料父親而辭去工作,面對日不敷出的經濟壓力、不知父親何時會離去的焦慮,身心俱疲的獨子。 事業成功的女強人,卻因為父母成天吵吵鬧鬧而對婚姻失去信心,長大後離開了家,卻也因此成不了家。 雙薪夫妻努力養家,薪水全給了房貸,同時還得照顧上下兩代的壓力與辛苦。 父親期待壓力下接班卻渴望掌握自己人生的企業二代。 想生小孩卻生不出來的年輕夫妻,天天照表操課,婚姻藉此就能幸福美滿? 

這群六七年級生,各自努力著,也各自面對著現實社會的生活壓力,到底該如何面對與自處。

 

來說戲吧!

這齣戲與以往的人間條件有所不同,跳脫以往有一個中心主線的說故事方式

反而透過不同腳色的背景故事,帶出主角群的背景,再由背景慢慢推動故事

雖然看起來主線並不明顯,但對我來說卻沒有影響觀賞時的樂趣

反而沒有所謂的「主角」,而是大家都是主角,也因此這樣,對這齣戲的帶入感很高

總是能找到每個腳色所對應你身邊的人事物,那樣的生活感

 

上半場多是在敘述「問題」本身,鋪陳出五個家庭所面對的問題與困境

其中上半場讓我最有共鳴有兩場戲

一場是方母(莊瓊如飾)與方父(朱德剛飾)為了去美國找方瑞君(范瑞君飾)哥哥的事情吵架冷戰,找事業女強人的女兒方瑞君(范瑞君飾)回家調解紛爭

但原本戰火是兩老人家身上轉移到女兒為什麼四十歲了還不嫁上面

首先是方母和方父吵架,接著女兒回來了,前一秒還在門外跟客戶講著電話,下一秒踏進家門卻要當兩老的傳聲筒

明明兩老就在同一空間中,但彼此不講話的冷戰,這樣的畫面總覺得以前在許多人的家中似曾相似

架吵著吵著,砲火轉到女兒方瑞君上,人在氣頭上十,什麼都是罪過,包括了沒有出嫁

女兒當然不甘示弱,搬出小時候兩老吵架,總是把離婚掛在嘴上,他與哥哥感到害怕

然後道出看到父母這樣,要自己怎麼相信愛情,再者長大以後,哥哥遠走國外,離開這場鬧劇

而她,卻沒辦法逃走,一個人撐起這個家,在廣告公司沒日沒夜,卻沒有人記得她的付出

這場戲最後一句對白是方瑞君「這個月的錢已經匯進去了,明天存摺刷一刷吧,不夠記得要說」

接著,關門離開

完全道出了,逃出去的,無事一身輕,逃不出去的,最後滿腹無奈的辛酸

除了以上的辛酸外這場三人互罵互飆的台語戲令人過癮,每句對白都是家人吵架時所能說出最難聽的話

但有時也聽了捧腹大笑,到後面卻又心理面酸酸的,所有的無奈都在裡面

明明彼此相愛互相關心,卻要用最傷人的方式表現出來

 

另一場是葉婉如(張靜之飾)與廖耀群(黃迪揚飾)之間對於生活的討論與對孩子期許的爭執與未來的想像

這場戲是上半場的最後一場,也是上半場唯一一場讓我眼睛酸酸的戲

開場葉婉如(張靜之飾)與廖耀群(黃迪揚飾)的一雙兒女威彥(吳語恩飾)、阿樂(吳予樂飾)回到空無一人的家

自己寫作業,自己處理大小事

接著父母回家,討論著要不要跟孩子說父親失業的事情,還有討論著房貸到底要怎麼辦

後來討論討論著,焦點又轉移到了孩子上,叫醒孩子吃飯

耀群看到威彥的作文訓斥著他怎麼寫出這樣不三不四的文章,老師居然還評了95分的高分

爭吵結束後,婉如與耀群在孩子睡著以後,兩人分別說出兩人對孩子未來的想像與期許

耀群的想像很功成名就,他希望孩子以後會是有所成就的大名人,在機場受到記者們的圍簇

而婉如的則是很單純,他希望孩子快樂就好,能夠牽著他的手,走在淡水河畔,陪她散步

這邊就想到我爸媽對我其實說起來沒有什麼很大的期許,雖然還是會對孩子有所期待

希望我會是個有所成就的的人,但其實他們最簡單也卑微的期望,就是我們成功長大

然後,過的快樂開心就好,僅此而已

 

下半場,主要著重在對於「問題」所思索出的頓悟還有和解

故事從爭執轉移到了體悟,像是為什麼要生孩子的理由,最後給了「傳宗接代,是為了創造比自己更好的下一代」的領悟

來說說下半場的我很喜歡也最有感觸的兩場戲

一場是留學歸國的兒子王家俊(吳定謙飾)與他白手起家父親(柯一正飾)說不想接家業而想從事自己的夢想NGO

維持一慣吳念真導演舞台劇的風格,台語連發且夾雜俗諺

對白充滿爆點與歡笑,配上柯一正的口條,大老闆訓斥兒子的畫面躍然眼前,也顯現出兩個世代價值觀的差異

孰無對錯,只是看法不同

另一場是方瑞君說出要出嫁時方父方母的反應,家人不管任何事情,最終事情都是會有轉圜的

這場戲我最喜歡的是前一秒還在彼此爭吵的人們,下一秒卻和解,最厲害的是帶著觀眾的情緒起伏笑中帶淚

一起攜手面對下一個難關

 

謝幕後,吳念真導演說

明年開始他就是個悠遊卡可以逼三聲的人了(講出來的時候我真笑到不行)

大概是說自己也會漸漸不是在舞台上主要的腳色了,慢慢的會有新人輩出

又說一席話,這我想為什麼他想寫這齣戲的理由

「年輕人們,過去也許是你們活在我們建立起來的社會環境裡面,未來我們將活在你們建立的社會環境裡面

   所以自己常常在心裡想,不要再期待他們成為社會的棟樑

   而是希望你們每位變成一個有自信的、善良的、公義的,而且把台灣當成自己唯一的家的人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」

我想這也是他為什麼戲幕收起時會把目光集中在「孩子」上

老人會退去、凋零,年輕人會漸漸出頭,撐起這個時代

這應該也代表了他對新世代的期許,一個更加多元價值的社會吧


 

說起來我會最喜歡人間條件六,是因為最貼近我的生活,且,比起二、三、五

悶悶的感覺更少,取而代之的是笑中帶淚,看完以後暖暖的

對我來說人間條件六,也像是對未來人生的預習,還有真正理解父母的困境與哀愁

裡面的每個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面對到

甚至有些已經是自己正在面對的問題了,看著戲,會忍不住對號入座,接著鼻酸,貌似有人真正懂你

然後又把你拍拍,給你勇氣往前

故事用五個家庭,來描寫每個世代所會面對的壓力,還有面對不同問題的樣貌

用對白去勾勒出那個刺著自己的問題

走出劇場,我不認為問題有給出答案的,最終也沒有所謂的解答,有的只是體悟

像最後一場戲,吳念真與女兒葉婉如(張靜之飾)的對話,最後再讓小孩的口白結束

用下一代去表現出「希望」這件事,而不是著重在那些現在難解的問題,往前望,就會有希望

另外比較可惜了李永豐跟林美秀沒有演出,同樣腳色換成了朱德剛與莊瓊如不過還是依然精彩

只是我還是想看李美國的現場演出~

鄧九雲的演出也令人激賞,比起一把青中的官夫人,這次風格外放的令人瞠目

 

 

 

人間條件六-未來的主人翁

製作團隊
創意顧問:吳靜吉 
藝術監督:吳念真、柯一正 
製 作 人:李永豐 
團  長:羅北安 
導演/編劇:吳念真 
副 導 演:李明澤 
舞台設計:曾蘇銘 
燈光設計:李俊餘 
服裝設計:任淑琴 
音樂設計:聶 琳 
演  員:吳念真、柯一正、羅北安、朱德剛、吳世偉、范瑞君、莊瓊如、吳定謙、張靜之、鄧九雲、黃迪揚、邱俊儒、吳語恩、吳予樂

arrow
arrow

    linmichael82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